
性別好多元

性別好多元
性別不應是框架,而是多元與可能性的象徵。讓我們透過認識勇於突破界限的人物,重新認識「性別」的意義,邀請您重新思考性別與未來的可能性。從職業選擇到家庭角色,或是媒體形象到個人認同,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空間,讓您感受到性別的多元性與無限潛能,攜手創造一個更包容、更公平的世界。

A1 性別好自在
逐夢踏實白衣路
陳信宏是一名男性護理師,一開始對護理工作的內容並不清楚,單純認為護理可以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而踏入護理界。處在女性居多的職場中,陳信宏以一貫專業的態度面對患者與同事。歷經各部門間的轉換與訓練,甚至進入研究所精進,現在的陳信宏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護理師。他認為性別不是阻礙工作的主因,專業的建立與經營,男生也可以駕馭「護理師」這個角色。
理科蔡蔡
從小就對理科感興趣的蔡麗玲,在當時「男理工,女人文」的傳統觀念中是個獨特的女學生。當時她就想:「女生為什麼不可以學科學?」,但即便後來成為一位工程師。她發現周遭環境還是對性別角色有既定的期待。
後來她從事性別相關研究,目前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從科學跨足人文領域,回顧自己的成長經驗與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觀察,她覺得人不必「做性別」,不必依傳統看待性別的樣貌來打造自我,而要跨越社會分配給我們的角色,並且相信自己的力量是無窮的。
聚光燈下的彩妝人生
小翼是許多大明星的御用化妝師,剛開始從事這個職業的時候,除了家裡的反對之外,幫女生化妝時,還要注意許多小「眉角」,避免造成對方尷尬,這一切來自於性別刻板印象對職場工作者的影響。但成長之路的不順遂讓小翼更能體諒工作中的難處。他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自認的缺陷」,但這種缺陷才是自己的特色。身為化妝師,就是修飾這種缺陷,展現自己的特色。化妝如此,人生亦然。
Adju力量正出發
從小就在布農族部落長大的Navi,學生時期曾因自己的氣質遭受歧視與霸凌,但透過努力與不服輸的個性,成為一個會玩又會讀書的人。現在的他是一位Youtuber,也同時從事藝術創作、演講、攝影與設計。
現在的他希望能善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更多原住民與多元性別議題發聲。他認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質,展現自己的特質,環境也會因你的真誠而變化;無論你是什麼樣特質的人,都不要否定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有影響力的人。

A2 認識多元性別
不只他或她?探索性別的更多可能!
當我們說「男性」或「女性」指的是「生理性別」。除了生理上的差異之外,性別還包括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和社會文化影響的多重層次。「多元性別」包含了不同性別與性傾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性別特徵或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交織了性別的多元光譜。當我們能夠尊重多元的性別表達,世界就會變得更加自由與美好!
你的風格,你的選擇:性別氣質
性別氣質指的是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行為、穿著和舉止,與社會對性別的傳統期待相關。比如,傳統觀念認為男生應該陽剛、女生應該溫柔。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風格!有些男生喜歡化妝、穿裙子,有些女生喜歡短髮、打籃球,這些都只是表達自我的方式,與性別無關。性別氣質沒有對錯,最重要的是展現讓自己舒服的模樣。
愛,不只有一種樣子:性傾向
性傾向是指一個人對哪種性別的人產生愛慕或浪漫情感。異性戀是喜歡異性;同性戀是喜歡相同性別;而雙性戀則可能喜歡男生或女生。此外,泛性戀不在乎對方的性別;無性戀則可能對任何性別都沒有戀愛感覺。
無論愛慕的情感對象是誰,愛都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與接納。因為愛沒有標準答案。尊重每種愛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溫暖!
我是誰,由我決定: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指的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可能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相同,也可能不同。有些人是跨性別者,因為他們的內心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而非二元性別者則不認為自己完全屬於「男」或「女」。性別認同不是別人決定的,而是由自己去發現與確認的過程。每個人的性別認同都值得被尊重,無論你認為自己是誰,都應該有權以自己覺得自在的方式生活。
天生自然:陰陽人是誰,由我決定:性別認同
生理性別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還有陰陽人(Intersex),「陰陽人」是一種天生的狀態,是指出生時包括外生殖器、性腺或染色體模式等生理性徵,不符合男性或女性之典型定義。有些陰陽人的生理性徵在出生時就顯現,也有部分是在青春期才出現,甚至終其一生完全不明顯,在結婚後因不孕求診才得知自己為陰陽人。「陰陽人」形成的原因是基因或賀爾蒙的變化。陰陽人可能有任何性傾向,並非刻意選擇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徵,而是順應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

A3 性別無框架
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基於傳統觀念或社會習俗,對男性和女性的性格、角色、行為及能力所抱持的固定看法。比如,「男性應該堅強果斷」「女性應該溫柔細心」等看法,忽略了個體的差異,而直接用性別來做出表面化的判斷。
玻璃天花板
在職場中,員工面臨性別刻板印象的阻礙,可能影響薪資差距、晉升機會和職場文化等方面。女性往往被認為較不適合領導角色,而相較於男性,較難以晉升至高層管理職位,稱為「玻璃天花板」現象。同時,男性在傳統「女性」職業中也可能面臨歧視或對其能力的質疑。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必要嗎?
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人們追求興趣或發展自我,例如,男性可能因為「主外」觀念而被期待從事特定職業,女性則因「主內」觀念而被限制於家庭角色。當刻板印象被打破後,無論性別,所有人都能自由追求個人的興趣和志向,進而在職業、藝術、科學等各領域貢獻其才能。例如,更多女性進入科技、工程等領域,或男性投身於服裝設計、護理等傳統上較刻板性別從事的職業,不僅有助於平衡社會人才分布,提升各行各業的多元性。也消讓社會更加包容多元化的性別角色和表現,讓每個人都能被平等地尊重對待,減少偏見和歧視,促進社會和諧。
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性別刻板印象可能對個人發展、教育選擇、職場機會等多方面帶來限制。例如,男性可能因此產生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壓抑情感的傾向,影響心理健康;女性則可能被社會期望以照顧他人為優先,忽視自身的需求,過度承擔照顧他人的角色,進一步影響自我價值感。不僅影響個人,也影響了社會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職業發展與心理壓力
性別刻板印象也可能使從事非傳統性別工作的員工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例如女性科學家或男性幼教老師,他們可能常常面臨外界質疑,甚至需要更加努力才能獲得認可。此外,這種壓力也可能導致職場倦怠或自我懷疑,進一步影響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