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與運動

性別與運動
臺灣女性運動員的崛起展現了她們在國內外競賽中的卓越表現與堅毅精神,從田徑、羽球到舉重等領域,她們打破性別界限,為國家爭光。透過完善的訓練環境與社會支持,這些運動員不僅贏得榮耀,還激勵了新世代參與體育運動,體現了臺灣體育多元化和女性力量的蓬勃發展。
運動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運動比賽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表現為對女性與男性能力、角色的預設偏見。女性常被認為適合美觀或柔和的運動,如花式滑冰或體操,而男性則被視為適合力量型運動,如舉重或足球。這些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參與各類運動的機會,並加劇了資源分配和關注度的不平等。
女性與運動的覺醒
女性在奧運競技中的參與歷經限制與突破。初期,古代奧運禁止女性參與,現代奧運初創時也未規劃女子項目。直到1900年巴黎奧運,女性首次參賽於網球和高爾夫球項目。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設立女子田徑和體操,為女性參賽的轉折點。然而,1930年代女性參賽項目和人數仍受限,約為男性的十分之一。這段歷史反映了性別平等在體育領域的逐步演進。2024年巴黎奧運男女運動員比已接近1比1,並且有許多出櫃運動員,被稱為史上最「酷兒」的奧運會。

E1 運動女力,跑出未來
角逐田徑奧運的臺灣女性第一人:林月雲
林月雲(1915-1992),出生於臺中州彰化郡(今彰化縣和美鎮),自小就展現優異的運動天賦,就讀彰化女子公學校(今彰化縣民生國小)時參加田徑短跑就屢創佳績。1931年參加第六屆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獲得三級跳遠金牌。1932年獲選代表臺灣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全日本預選會」,成為包含在臺日本人的臺灣女性角逐奧運會的第一人。
飛躍的羚羊:紀政
紀政(1944-),出生於新竹,高中即嶄露頭角,1963年赴美接受專業訓練,開啟輝煌的國際賽事生涯。1969至1970年間,她在短跑、跨欄、跳遠等項目中打破9次世界紀錄、平紀錄4次,1970年更一年內刷新6次世界紀錄,贏得「亞洲最偉大的女運動員」美譽。期間,她參加154場比賽,囊括153面獎牌,成為當時臺灣的驕傲。
1977年,紀政因傷退役,轉而投身推動體育發展,擔任立委及田徑協會總幹事,以「體育推銷員」自居,致力推廣運動及公益。她的熱情與奉獻,超越賽場,為臺灣體壇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體操精靈:丁華恬
丁華恬(2002-),4歲開始接觸體操。2011年獲得全國運動會女子全能金牌。2019年的亞洲體操錦標賽拿下平衡木隊史首金,同年於世界體操錦標賽取得奧運門票,成為臺灣體操界近51年來女子首人。
2019年初年界盃墨爾本站的地板項目,丁華恬展現改良後的新動作於年底確認獲國際總會承認,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動作難度為D。
2020東京奧運代表中華隊參加,為我國睽違53年再有女子體操運動員,登上奧運舞台。舉重女神:郭婞淳
郭婞淳來自臺東縣阿美族馬蘭部落,出生於宜蘭縣。於2024年巴黎奧運獲得舉重銅牌,連續三屆為中華隊奪牌。
在她精采表現的背後,是身為運動員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2014年備戰亞運練習時,郭婞淳不慎被槓鈴砸傷,右大腿肌肉70%斷裂,僅差一公分就傷及膝蓋,但樂觀的她將挫折與不完美當作動力,經過復健與不放棄的練習,使她擁有更強大的力量。無所畏懼的拳后:林郁婷
林郁婷,臺灣女子拳擊運動員,生於新北市,是臺灣拳擊界的傳奇人物。她是首位在世界盃青年級組奪得獎牌的臺灣女子拳擊手,並於世界拳擊錦標賽奪冠,創下歷史紀錄。
2024年巴黎奧運中,林郁婷在女子羽量級拳擊賽事勇奪金牌,成為臺灣首位奧運金牌拳擊手,為臺灣體壇寫下輝煌篇章。她自國一開始接觸拳擊,國二便嶄露頭角,屢次在國際賽事中奪冠,展現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卓越的實力。
專注的力量:吳佳穎
三鐵皇后:吳錦雲
吳錦雲(1938-2022),出生於屏東,就讀屏東師範學校附小及屏東女中期間開始田徑訓練,專攻鉛球、鐵餅、標槍,並在「1952年臺灣省運動會」嶄露頭角。1957年起屢創全國紀錄,更在1958年於東京亞運會鉛球項目奪銅,贏得國際榮耀。
1960年,她兩度打破省運會紀錄,並參加羅馬奧運,成為「三鐵皇后」。1966年曼谷亞運會摘銅後退役,轉向培育新秀。1967年起任教於台灣省立體專(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及輔仁大學,長期擔任國家隊教練,由於對選手的細心照顧,她在田徑界被親切地稱為「吳媽媽」,為臺灣田徑運動貢獻終身。
跆拳鰭量級巔峰:秦玉芳
世界羽球球后:戴姿穎
戴資穎(1994-),出生於高雄,為臺灣首位在羽球女子單打項目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自幼受到父親熱愛羽球的影響,7歲持拍、12歲便成為羽球甲組球員,2009年時值15歲即開始參與國際賽事。其職業生涯至目前已獲得21座公開賽冠軍,兩度贏得年終總決賽,包含世大運團體及女單金牌在內總計獲得28項冠軍頭銜。在2020東京奧運獲得銀牌。戴資穎以獨特的打法,為女單賽場帶來全新面貌。
桌球一姐:鄭怡靜
鄭怡靜出生在運動世家,她從國小二年級開始打桌球,14歲時成為臺灣運動史上最年輕的女子成人選手。
2015年在奧地利桌球公開賽打敗日本選手石川佳純,奪下銀牌。
2016年8月,首度參賽里約奧運桌球比賽,在女子單打項目晉級八強創造臺灣本土女子選手最佳紀錄。
2020東京奧運與搭檔林昀儒,贏得混雙銅牌。
做真實的自己最有力量:陳念琴
陳念琴,出生於花蓮縣。2歲時,因父母工作的關係,舉家搬遷到馬祖。因為從運動中找到自信,加入馬祖角力隊。14歲時,受推薦改練拳擊,隻身搬到新竹學習拳擊。拳擊隊裡雖然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她沒有因為性別身分有特別的待遇。訓練過程中,她一路跟著男生對打,嚴格紮實的訓練,讓陳念琴一度吃不消,但堅毅的性格讓他撐過低潮。終於在2013年保加利亞世青女拳擊賽獲得冠軍。2019年陳念琴發現自己罹癌,不認輸的個性讓她告訴自己「我是運動員,不能被病情打敗。」2024年巴黎奧運她拿下銅牌。
在其他採訪中,她曾說「做真實的自己,不管做什麼都會贏,因為當你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時,是最有力量的。」小清新空手道:文姿云
文姿云,臺北出生的空手道選手,外號「小清新」,是亞洲運動會首位雛量級連霸金牌得主(2014、2018)。她曾三奪亞洲空手道錦標賽金牌(2015、2017、2018),並在世界錦標賽兩次摘銅(2016、2018)。2017年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於2020東京奧運,她為臺灣贏得女子對打55公斤級銅牌,創下國家在空手道奧運史上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