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入性別平等的新時代
邁入性別平等的新時代(H區)

打造包容多元性別與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社會,不只是認識問題,更需要行動來改變未來。如同1950年代臺灣性別平等運動從萌芽至今的歷程,因為許多前人的努力,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好。未來世界的樣貌,由我們共同決定,現在就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H1 性別刻板印象就在你身邊!
性別刻板印象就在你身邊!
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意識地接受許多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女生應該溫柔,男生要堅強」、「男生數學比較好,女生適合文科」,這些話聽起來熟悉嗎?性別刻板印象無所不在,影響著我們的選擇、機會與未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可能也曾受到這些刻板印象的影響,甚至無意間傳遞給他人。我們邀請你換個角度思考:如果社會不再用性別定義我們的能力與角色,未來會有多不同?打破刻板印象,從看見問題開始!
你的小行動,世界的大改變
性別平等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微小的行動開始改變世界。例如理解什麼是「多元性別」、「性別刻板印象」,進而尊重身邊每一個不同性別氣質的人。讓我們透過「性別平等行動清單」選擇自己願意實踐的改變,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吧!
- 基礎行動(反思自身)
- 覺察自己的性別偏見——思考自己是否無意間被刻板印象影響,並試著調整。
- 主動學習性別議題——閱讀相關書籍、文章或觀看紀錄片,提升性別意識。
- 反思語言中的性別偏見——避免使用如「男生就該堅強」、「女生比較細心」等刻板印象語句。
- 挑戰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不以性別去限制自己的興趣、職業選擇或表現方式。
- 關注媒體如何呈現性別——思考電影、廣告、新聞是否傳遞性別刻板印象,並學會辨識。
- 日常行動(改變自己與身邊的人)
- 支持多元興趣發展——鼓勵孩子或朋友勇敢嘗試任何興趣,而不受性別限制。
- 公平分擔家務與照顧責任——在家庭中與伴侶、家人一起討論如何合理分工。
- 不對他人的外表與行為做性別評價——不因他人的打扮、舉止而發表「不像男生/女生」的評論。
- 挑戰性別歧視笑話或言論——當聽到性別歧視的玩笑或評論時,勇敢表達不同立場。
- 支持朋友與家人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與表達——不對他人的性別認同或表達方式批評或取笑。
- 社交與社群行動(影響更多人)
- 在社群媒體分享性別平等資訊——透過轉發或撰寫貼文,提升社會對性別議題的關注。
- 參與或支持性別平等活動——加入相關論壇、講座或討論會,學習並交流。
- 支持性別友善企業——選擇購買支持性別平等的品牌或公司,促進公平職場文化。
- 鼓勵職場中的性別公平——倡導公平薪資、推動育嬰假等友善政策,讓工作環境更平等。
- 成為性別友善的教育者——無論是老師、家長或學生,都可以在校園內推動性別平權教育。
- 行動與倡議(社會參與)
- 支持性別平權法案與政策——關注政府是否推動同工同酬、育嬰假等性別友善政策。
- 加入或捐助性別平等組織——協助倡議團體,支持性別權益運動。
- 參與公共討論,表達你的觀點——在社會議題討論中,勇敢為性別平等發聲。
- 撰寫信件給學校或政府,推動性別教育或政策改變——讓決策者聽見你的聲音。
- 設計或發起屬於你的性別平等行動——無論是拍攝影片、舉辦講座,還是策劃一場活動,讓你的影響力擴展到更多人!

H3 全球性別平權行動
世界正在改變
世界各地正在發生哪些性別平權運動?不同國家如何透過政策、教育與社會運動推動性別平等,包括北歐國家的育嬰假政策、日本的性別友善校園計畫,以及臺灣的多元性別教育發展。你將看到這些行動如何改變社會,並思考我們能如何借鏡與參與其中,為未來創造更公平的環境。
瑞典:無性別學校
瑞典是全球性別教育的先驅,部分學校採用「無性別教育」模式,避免將傳統性別角色強加在孩子身上。例如,幼兒園不使用「男孩」、「女孩」等詞,而以「孩子們」統稱,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瑞典政府也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確保教科書與課程不再強化刻板印象。這樣的做法讓下一代能夠在更開放、多元的環境中成長,挑戰傳統性別框架,為未來的平權社會奠定基礎。
日本:女性活躍促進法
日本傳統上存在嚴重的職場性別不平等問題,女性在高階職位的比例低,且面臨升遷困難。為了改善這個現象,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女性活躍促進法」,要求企業公開女性員工比例與升遷狀況,並訂定具體改善目標。政府也設立獎勵機制,鼓勵企業採取更多措施提升女性的職場地位。此法案的推動雖然仍面臨挑戰,但已促使更多企業重視性別平等,並提高女性在職場中的參與度。
法國:反街頭騷擾法
法國在2018年通過「反街頭騷擾法」,明確規範對女性進行性騷擾(如言語騷擾、尾隨等)將面臨罰款。這項法案的目的是確保女性能夠安全地在公共空間活動,不必擔心遭受性別暴力或不適當的對待。法國政府也透過教育宣導與執法,讓社會逐步建立「尊重女性」的文化。這項措施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例如英國、西班牙也開始討論制定類似的法律,以保護女性的公共空間權利。
臺灣:亞洲性別平權先鋒
冰島:同工同酬法
冰島自2006年起實施「同工同酬認證制度」,要求所有企業與機構定期審查薪資結構,確保性別薪資公平。2018年,冰島成為全球第一個法律規定「雇主需證明薪資無性別差異」的國家,未達標的企業將面臨罰款。這項政策使冰島連續多年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性別平等排名中位居第一。冰島的成功顯示,透過法律強制與企業監督,能有效縮小性別薪資差距,推動職場平等,並成為其他國家學習的典範。
芬蘭:共享育嬰假,打造性別友善家庭
芬蘭政府在2021年實施「平等育嬰假制度」,讓父母各自享有近7個月的帶薪育嬰假,並鼓勵雙方平均分擔育兒責任。與傳統的母職為主的假期制度不同,這項政策讓父親有更多機會參與孩子的成長,也減少女性因照顧家庭而受職場歧視的可能性。研究顯示,父親積極參與育兒能促進親子關係,並有助於改變「女性應負責家庭」的刻板印象。這項政策讓育兒責任變得更加公平,也影響其他國家重新思考育嬰假的規劃。
美國:#MeToo運動
南非:對抗家暴,強化法律保護
